遇见中华苦荬菜,内含与抱茎小苦荬辨识。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阳光植物志”,即可订阅。原创心血,欢迎转发。
文 图 | 最好的阳光
一朵中华苦荬菜小花的左右两侧,是它的瘦果。
对于植物爱好者来说,这非常友好,一下子能观察到花与果同在,以及它们相异又密切关联的状态——花的未来是果,果的前世是花。
中华苦荬菜与昨天介绍的抱茎小苦荬一样(黄花灼灼,是抱茎小苦荬在耀眼。),也是菊科一员,全株味苦。
一看它学名中的种加词——Ixeris chinensis。就会明白它名字里的“中华”来源——模式标本采自我国。
从南到北,从东至西,中华苦荬菜分布很广,它的俗名有中华小苦荬、苦菜、苦麻子、山苦荬,山鸭舌草,等等。
它植株低矮,茎直立单生或少数簇生。
基生叶莲座状,叶形变化较大。有长椭圆形、倒披针形、线形或舌形,顶端要么钝,要么尖,还是急尖。
真是两极啊。
叶子或者全缘,或者边缘有尖齿、凹齿,或羽状浅裂、半裂,甚至深裂。
茎生叶长披针形,极少,两到四枚,无柄,稍抱茎。
头状花序排成疏伞房状聚伞花序,小花全部是舌状花。
这两张图能看到总苞的样子——圆柱状,总苞片三到四层,外层及最外层宽卵形,顶端急尖。内层是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顶端也极尖。
虽然中华苦荬菜常见到黄色,但也有白色或淡淡粉色的。
这一点花色的变化也可以区分它与抱茎小苦荬的单一黄色。
这才是一朵单独的花,萼片形成了冠毛
作为一个花序,中华苦荬菜里面包含了二十多朵小花,上两张图中出现的才是一朵单花的样子。
花粉刚刚被雌蕊推出雄蕊管,正在释放
之后柱头开裂成羊角状
菊科植物总是团队作战,数十朵小花集合在一个头状花序中,共享总苞片的围绕保护。这也是识别菊科植物的特征。
每一朵小花的花粉释放与柱头开裂的时间都不相上下,所以会在不久后,会共同变成数十个褐色瘦果组成的小伞包。
和抱茎小苦荬一样,中华苦荬菜的断口也有白色乳汁分泌。
上面是抱茎小苦荬,下面是中华苦荬菜
作为同时期开放的菊科小黄,除了共同点,更头疼的也许是在一片开满郁郁黄花的环境中如何准确认出抱茎小苦荬和中华苦荬菜。
说说我的分辨经验吧。一看花色和花蕊,二看茎生叶抱茎的程度,三是观察瘦果的大小与颜色。
抱茎小苦荬的花蕊和花瓣一样明黄同色,中华苦荬菜的花蕊是灰褐色的,与花瓣有明显反差。
而且据我观察,抱茎小苦荬的花一般都比中华苦荬菜的花小,花多、色浓,黄色正。中华苦荬菜的花略大,花序中的花少,稀疏。黄色有浓有淡,甚至有白色和淡粉的。
左面是抱茎小苦荬,右面是中华苦荬菜
抱茎小苦荬的茎生叶多,是环抱,中华苦荬菜的茎生叶数量少,一般不超过四片,稍抱茎。
抱茎小苦荬的瘦果是黑色的,毛球体积小,中华苦荬菜的瘦果褐色,体量大。
左面是抱茎小苦荬,右面是中华苦荬菜
(中华苦荬菜,Ixeris chinensis,菊科苦荬菜属多年生草本)
此际南北植物